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以职业本科为牵引”,明确了职业本科的新发展定位,并对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笔者所在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持续聚焦内涵建设,以“三个抓手”深化职业本科教学改革,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打牢稳步发展的根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紧盯产业发展,抓好本科专业梯度建设
专业是学校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重要接口。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原有专科专业优势,又要开展大量充分调研,确保满足产业所需及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体现职业本科类型特色。
一是依“规”定“需”,摸清本科专业的开设要求与发展诉求。研究体现产业未来发展走向的产业发展规划,能了解职业本科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重点。学校深入研究国家、省以及各有关重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析每一个本科专业面向的高端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和人才需求等情况,并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调研,校企共同明确本科专业建设规划和职业面向、人才需求、培养规格、办学条件要求等。
二是对“产”定“式”,形成“双契合”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模式。跨界属性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设置专业,要全面梳理已有专科专业建设情况,对照区域产业发展层次需求,确定专、本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并以此为指导推动本科专业设置既以优势专科专业为基础,又以重点产业为服务面向。
三是深“研”定“位”,推动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观念转变。通过对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培养规格等进行比较区分,可以得出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是什么”,为初创阶段确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口径、知识技能结构提供指导。随着实践的深化,学校意识到只有弄清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什么”才能更精准制定培养方案,因此深入调研百余家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工作岗位,形成岗位信息库,基本明确了职业本科专业的职业场景、岗位面向、专业技术应用层级等。
融通产教链条,抓好课程体系系统构建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细胞,不同人才定位的教育需要不同课程体系支撑。校企双主体联合构建课程体系,是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一是以“岗”定课,校企重构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最直接的区别,应体现在瞄准的是不是高端岗位,并以此为依据开发课程。学校紧密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选择“双高”专业对应的本科专业实施模块化课程开发试点,在前期采集分析海量岗位信息基础上,分类走访了钢铁、冶金等产业的高端企业,共同梳理企业高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还把与本科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分解成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由校企专家基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基础条件等进行组合,生成模块化课程,为不同起点生源实施个性化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循“律”设课,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安排课程。学校各本科专业结合行业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设置课程、实施教学。通识课程模块方面,以钢铁智能冶金技术专业为例,为支撑“冶金传输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决定开设高等数学等课程,数学类课程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研讨确定专业课所需数学知识点,并将数学建模思维方法和专业课程案例融入数学课程相关内容。拓展课程模块方面,结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设置了延伸专业知识技能的研究型课程、顺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数字化系列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公共选修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四类拓展课程。
三是借“坊”组课,教师依托“转化坊”选择与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开发明确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向学生讲解?项目教学是有效模式。其中,好的项目应是来自企业实际生产、教师技术研发的“真实项目”,但因其内含大量企业专用术语、特定数值,且各企业的技术参数、生产场景也不尽相同,不能直接进入课堂,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帮助教师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机制——转化坊,通过“坊”,教师团队在课程标准的导向下,把企业真实项目的“个性化”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转变成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共性化”教学内容,不仅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
整合校企资源,抓好培养载体有效搭建
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学校坚持自主开发与系统升级并重,对接企业真实生产、引入企业资源,加强教材和实习基地建设,扎牢培养载体。
一方面,因“需”开发,有序推进本科专业教材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把摸清专业教材缺口与长远规划建设相结合,分阶段开发本科专业教材,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实际案例为依托,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岗课赛证”融通。同时,借助参与特色行业教材开发的机会,系统布局本科专业教材建设。
另一方面,“改”“建”结合,打造一批研训并举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是本科学生熟悉设施设备、了解工作场景、习得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通过“升级一批、共建一批、赋能一批”的方式,推动基地内涵提升。在升级校内基地上,对接头部企业工作场景,新建和升级改造一批与市场对接好、体现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的科研功能得到增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上,对接绿色钢铁冶金生产全流程,联合首钢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还引入中测计量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最新技术、模式、工艺、设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数字化赋能实训基地上,加大虚实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钢铁智能生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河钢集团现场生产数据同步映射到虚拟仿真基地,利用VR虚拟生产操作系统,实现学生远程实训、实践操作与考核。
(作者系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30日第6版
关键词: